回复内容:
对:violit 关于目前在我的初步测试看来 埃斯顿的自抗扰的确是蛮失败的,我认为这说明他们一方面在探索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由于在研究和实验的功夫不够,也许还有所谓经典成熟的模式的桎梏,所以没有实现真的突破。
我很佩服他们的魄力,也可以理解他们的迷惑,希望他们不要因此放弃,因为新的事物不一定能够在短期内超越所谓的经典,但是发展是永恒的真理
发展的过程中,有人愿意谋求跳跃式发展,有人愿意追求理论经验的成熟,两个不同趋势的融合才能使技术不断进步
没有对成熟的东西的研究,不能做出高性能的产品,没有人会否认,因为这个帽子不低;但是没有在此基础上的对更高更新的东西的研究,更不可能有高性能的产品
在伺服领域,欧洲和日本的产品算是老姜了,他们对于经典的理论的研究肯定是炉火纯青,但是似乎没人敢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从来不研究新的算法。
事实上国外的伺服在新算法的研究和应用上,走得更加迅猛。
关于自抗扰的发展,源自中国,但是中期发展却是在国外,因为中国人一向对自产的玩意看不上眼,而且善于用丰富的语言来阻击,后来发现美国和日本把他用在军事和工业领域蛮成功、蛮热火,才有人再次提起。
如果说不从基本成熟的理论开始,一来就玩虚无缥缈得空中楼阁,我想那可能是臆测,因为PID本身也可以作为自抗扰体系的一个子集。如果没有对PID的深刻理解与研究,要想整正领会自抗扰是难以想象的。
内容的回复:
兄台能不能找点自抗扰成熟应用的产品资料分享一下, 在IEEE上没有这方面的论文, 国外产品用这个的也没听说过。 不过日本安川的一篇专利中提到了跟自抗扰相似的算法, 但是没有提自抗扰这个概念。
顺便探讨一下, 自抗扰可以看作是一种非线性PID控制,自抗扰能达到的性能, 你认为用PI控制(包括模型参考PI控制等)能达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