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电机编码器与转子磁极相位对齐方法[原创] 点击:115756 | 回复:1106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08-10-05 12:12:16
楼主

论坛中总是有人问及伺服电机编码器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零点如何对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论坛中多有回答,本人也曾在多个帖子有所回复,鉴于本人的回复较为零散,早就想整理集中一下,只是一直未能如愿,今借十一长假之际,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经验和体会整理汇总一下,以供大家参考,或者有个全面的了解。

 

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编码器相位为何要与转子磁极相位对齐

其唯一目的就是要达成矢量控制的目标,使d轴励磁分量和q轴出力分量解耦,令永磁交流伺服电机定子绕组产生的电磁场始终正交于转子永磁场,从而获得最佳的出力效果,即“类直流特性”,这种控制方法也被称为磁场定向控制(FOC),达成FOC控制目标的外在表现就是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相电流”波形始终与“相反电势”波形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图1

因此反推可知,只要想办法令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相电流”波形始终与“相反电势”波形保持一致,就可以达成FOC控制目标,使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初级电磁场与磁极永磁场正交,即波形间互差90度电角度,如下图所示:

图2

如何想办法使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相电流”波形始终与“相反电势”波形保持一致呢?由图1可知,只要能够随时检测到正弦型反电势波形的电角度相位,然后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根据电角度相位生成与反电势波形一致的正弦型相电流波形了。

 

在此需要明示的是,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电角度就是a相(U相)相反电势波形的正弦(Sin)相位,因此相位对齐就可以转化为编码器相位与反电势波形相位的对齐关系;另一方面,电角度也是转子坐标系的d轴(直轴)与定子坐标系的a轴(U轴)或α轴之间的夹角,这一点有助于图形化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欧美厂商习惯于采用给电机的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流使电机转子定向的方法来对齐编码器和转子磁极的相位。当电机的绕组通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流时,在无外力条件下,初级电磁场与磁极永磁场相互作用,会相互吸引并定位至互差0度相位的平衡位置上,如下图所示:

图3

对比上面的图3和图2可见,虽然a相(U相)绕组(红色)的位置同处于电磁场波形的峰值中心(特定角度),但FOC控制下,a相(U相)中心与永磁体的q轴对齐;而空载定向时,a相(U相)中心却与d轴对齐。也就是说相对于初级(定子)绕组而言,次级(转子)磁体坐标系的d轴在空载定向时有会左移90度电角度,与FOC控制下q轴的原有位置重合,这样就实现了转子空载定向时a轴(U轴)或α轴与d轴间的对齐关系。

 

此时相位对齐到电角度0度,电机绕组中施加的转子定向电流的方向为bc相(VW相)入,a相(U相)出,由于b相(V相)与c相(W相)是并联关系,流经b相(V相)和c相(W相)的电流有可能出现不平衡,从而影响转子定向的准确性。

 

实用化的转子定向电流施加方法是b相(V相)入,a相(U相)出,即a相(U相)与b相(V相)串联,可获得幅值完全一致的a相(U相)和b相(V相)电流,有利于定向的准确性,此时a相(U相)绕组(红色)的位置与d轴差30度电角度,即a轴(U轴)或α轴对齐到与d轴相差(负)30度的电角度位置上,如图所示:

图4

上述两种转子定向方法对应的绕组相反电势波形和线反电势,以及电角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棕色线为a轴(U轴)或α轴与d轴对齐,即直接对齐到电角度0点;紫色线为a轴(U轴)或α轴对齐到与d轴相差(负)30度的电角度位置,即对齐到-30度电角度点:

图5
上述两种转子定向方法在dq转子坐标系和abc(UVW)或αβ定子坐标系中的矢量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图中棕色实线所示的d轴与a轴(U轴)或α轴对齐,即对齐到电角度0点。对齐方法是对电机绕组施加电角度相位固定为-90度的电流矢量,如图中棕色虚线所示,空载下电机转子的d轴会移向FOC控制下电角度相位为-90度的电流矢量q轴分量所处的位置,即图中与a轴或α轴重合的位置,并最终定向于该位置,即电角度0度。
紫色实线所示的d 轴与a轴(U轴)或α轴相差30度,即对齐到-30度电角度点。对齐方法是对电机绕组施加电角度相位固定为-120度的电流矢量,空载下电机转子的d轴会移向在FOC下电角度相位为-120度的电流矢量q轴分量所处的位置,即图中与a轴或α轴沿顺时针方向相差30度的位置,并最终定向于该位置,即电角度-30度。 
说明一点:文中有关U、V、W相和a、b、c相,U、V、W轴和a、b、c轴的叙述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主流的伺服电机位置反馈元件包括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 

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在此讨论中,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方波信号,又可以分为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和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具备两相正交方波脉冲输出信号A和B,以及零位信号Z;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除具备ABZ输出信号外,还具备互差120度的电子换相信号UVW,UVW各自的每转周期数与电机转子的磁极对数一致。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UVW电子换相信号的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或曰电角度相位之间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逆时针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编码器的Z信号也出现在这个过零点上。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V线反电势的相位零点对齐,由于电机的U相反电势,与UV线反电势之间相差30度,因而这样对齐后,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U相反电势的-30度相位点对齐,而电机电角度相位与U相反电势波形的相位一致,所以此时增量式编码器的U相信号的相位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有些伺服企业习惯于将编码器的U相信号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的零点直接对齐,为达到此目的,可以: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W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W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U相信号和Z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编码器U相信号跳变沿,和Z信号,直到Z信号稳定在高电平上(在此默认Z信号的常态为低电平),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Z信号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验证方法如下: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逆时针旋转电机轴,可见编码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由于普通增量式编码器不具备UVW相位信息,而Z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不作为本讨论的话题。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对于单圈和多圈而言,差别不大,其实都是在一圈内对齐编码器的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早期的绝对式编码器会以单独的引脚给出单圈相位的最高位的电平,利用此电平的0和1的翻转,也可以实现编码器和电机的相位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编码器的最高计数位电平信号;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最高计数位信号的跳变沿,直到跳变沿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跳变沿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这类绝对式编码器目前已经被采用EnDAT,BiSS,Hyperface等串行协议,以及日系专用串行协议的新型绝对式编码器广泛取代,因而最高位信号就不符存在了,此时对齐编码器和电机相位的方法也有所变化,其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编码器内部的EEPROM,存储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 

1.将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 
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并存入编码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中; 
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编码器内部EEPROM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的单圈位置检测数据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编码器和伺服驱动器的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日系伺服的编码器相位之所以不便于最终用户直接调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向用户提供这种对齐方式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方法。这种对齐方法的一大好处是,只需向电机绕组提供确定相序和方向的转子定向电流,无需调整编码器和电机轴之间的角度关系,因而编码器可以以任意初始角度直接安装在电机上,且无需精细,甚至简单的调整过程,操作简单,工艺性好。 
如果绝对式编码器既没有可供使用的EEPROM,又没有可供检测的最高计数位引脚,则对齐方法会相对复杂。如果驱动器支持单圈绝对位置信息的读出和显示,则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绝对编码器的单圈位置值;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如果用户连绝对值信息都无法获得,那么就只能借助原厂的专用工装,一边检测绝对位置检测值,一边检测电机电角度相位,利用工装,调整编码器和电机的相对角位置关系,将编码器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相互对齐,然后再锁定。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自行解决编码器的相位对齐问题了。 

个人推荐采用在EEPROM中存储初始安装位置的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好,便于向用户开放,以便用户自行安装编码器,并完成电机电角度的相位整定。 


正余弦编码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普通的正余弦编码器具备一对正交的sin,cos 1Vp-p信号,相当于方波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的AB正交信号,每圈会重复许许多多个信号周期,比如2048等;以及一个窄幅的对称三角波Index信号,相当于增量式编码器的Z信号,一圈一般出现一个;这种正余弦编码器实质上也是一种增量式编码器。另一种正余弦编码器除了具备上述正交的sin、cos信号外,还具备一对一圈只出现一个信号周期的相互正交的1Vp-p的正弦型C、D信号,如果以C信号为sin,则D信号为cos,逆时针旋转编码器轴,相当于Z信号的Index信号一般会对齐于C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通过sin、cos信号的高倍率细分技术,不仅可以使正余弦编码器获得比原始信号周期更为细密的名义检测分辨率,比如2048线的正余弦编码器经2048细分后,就可以达到每转400多万线的名义检测分辨率,当前很多欧美伺服厂家都提供这类高分辨率的伺服系统,而国内厂家尚不多见;此外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的C、D信号经过细分后,还可以提供较高的每转绝对位置信息,比如每转2048个绝对位置,因此带C、D信号的正余弦编码器可以视作一种模拟式的单圈绝对编码器。 

采用这种编码器的伺服电机的初始电角度相位对齐方式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信号和Index信号波形;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和Index信号波形,直到C信号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有效电平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C信号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有效电平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撤掉直流电源后,验证如下: 
1.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逆时针转动电机轴,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跳变沿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种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C信号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W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W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编码器的C信号和Index信号波形; 
3.调整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C信号和Index信号波形,直到C信号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有效电平准确出现在电机轴的定向平衡位置处,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C信号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有效电平都能稳定在高电平上,则对齐有效。 
验证方法如下: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逆时针旋转编码器轴,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跳变沿应该与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由于普通正余弦编码器不具备一圈之内的相位信息,而Index信号也只能反映一圈内的一个点位,不具备直接的相位对齐潜力,因而在此也不作为讨论的话题。 

如果可接入正余弦编码器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C、D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C、D信号中获取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 
3.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编码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 
1.用示波器观察正余弦编码器的C相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验证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正余弦编码器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 
1.将正余弦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编码器转轴与电机轴,以及编码器外壳与电机外壳; 
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C、D信号解析出来的单圈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编码器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单圈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正余弦编码器、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 


旋转变压器的相位对齐方式 

旋转变压器简称旋变,是由经过特殊电磁设计的高性能硅钢叠片和漆包线构成的,相比于采用光电技术的编码器而言,具有耐热,耐振。耐冲击,耐油污,甚至耐腐蚀等恶劣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因而为武器系统等工况恶劣的应用广泛采用,一对极(单速)的旋变可以视作一种单圈绝对式反馈系统,应用也最为广泛,因而在此仅以单速旋变为讨论对象,多速旋变与伺服电机配套,个人认为其极对数最好采用电机极对数的约数,一便于电机度的对应和极对数分解。 

旋变的信号引线一般为6根,分为3组,分别对应一个激励线圈,和2个正交的感应线圈,激励线圈接受输入的正弦型激励信号,感应线圈依据旋变转定子的相互角位置关系,感应出来具有SIN和COS包络的检测信号。旋变SIN和COS输出信号是根据转定子之间的角度对激励正弦信号的调制结果,如果激励信号是sinωt,转定子之间的电角度为θ,则SIN信号为sinωt×sinθ,则COS信号为sinωt×cosθ,根据SIN,COS信号和原始的激励信号,通过必要的检测电路,就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位置检测结果,目前商用旋变系统的检测分辨率可以达到每圈2的12次方,即4096,而科学研究和航空航天系统甚至可以达到2的20次方以上,不过体积和成本也都非常可观。 

在此,假定旋变转子CCW旋转时,旋变的电角度相位递增,旋变转子CW旋转,旋变电角度相位递减。 

商用旋变与伺服电机电角度相位的对齐方法如下: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 
2.然后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线圈的信号引线输出;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电机轴上的旋变转子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旋变定子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旋变SIN信号的包络,一直调整到信号包络的幅值完全归零,锁定旋变;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以旋变的Sin信号为横轴、激励信号为纵轴的李萨如图,直到李萨如图成为一条与纵坐标重合的垂线,且向CCW方向扭动该垂线偏向1、3象限,向CW方向扭动该垂线偏向2、4象限, 锁定旋变;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信号包络的幅值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或者李萨如图都能与纵坐标重合为一条垂线,则对齐有效 。 

撤掉直流电源,进行对齐验证: 
1.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验证旋变的SIN信号包络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这个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此时SIN信号包络的过零点与电机电角度相位的-30度点对齐。 

如果想直接和电机电角度的0度点对齐,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W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W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信号; 
3.调整旋变转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SIN信号的包络波形,一直调整到信号包络的幅值完全归零,锁定旋变; 
(4‘).一边调整,一边观察以旋变的Sin信号为横轴、激励信号为纵轴的李萨如图,直到李萨如图成为一条与纵坐标重合的垂线,且向CCW方向扭动该垂线偏向1、3象限,向CW方向扭动该垂线偏向2、4象限, 锁定旋变;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信号包络的幅值过零点都能准确复现,或者李萨如图都能与纵坐标重合为一条垂线,则对齐有效 。 


验证方法如下: 
1.用3个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以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信号包络的过零点和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这2个过零点应该重合。 

上述验证方法,也可以用作对齐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操作中需有效区分旋变的SIN包络信号中的正半周和负半周。由于SIN信号是以转定子之间的角度为θ的sinθ值对激励信号的调制结果,因而与sinθ的正半周对应的SIN信号包络中,被调制的激励信号与原始激励信号同相,而与sinθ的负半周对应的SIN信号包络中,被调制的激励信号与原始激励信号反相,据此可以区别判断旋变输出的SIN包络信号波形中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齐时,需要取sinθ由负半周向正半周过渡点对应的SIN包络信号的过零点,如果取反了,或者未加准确判断的话,对齐后的电角度有可能错位180度,从而有可能造成速度外环进入正反馈。 


如果可接入旋变的伺服驱动器能够为用户提供从旋变信号中获取的与电机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信息,则可以考虑: 
1.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2.利用伺服驱动器读取并显示从旋变信号中获取的与电机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信息; 
3.依据操作的方便程度,调整旋变轴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或者旋变外壳与电机外壳的相对位置; 
4.经过上述调整,使显示的绝对位置值充分接近根据电机的极对数折算出来的电机-30度电角度所应对应的绝对位置点,锁定旋变动子与电机轴的相对位置关系; 
5.来回扭转电机轴,撒手后,若电机轴每次自由回复到平衡位置时,上述折算绝对位置点都能准确复现,则对齐有效。 

此后可以在撤掉直流电源后,得到与前面基本相同的对齐验证效果: 
1.用示波器观察旋变的SIN信号和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 
2.转动电机轴,验证旋变的SIN信号包络过零点与电机的UV线反电势波形由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如果利用驱动器内部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以存储旋变随机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实测的相位,具体方法如下: 
1.将旋变随机安装在电机上,即固结旋变转轴与电机轴,以及旋变外壳与电机外壳; 
2.用一个直流电源给电机的UV绕组通以小于额定电流的直流电,V入,U出,将电机轴定向至一个平衡位置; 
3.用伺服驱动器读取由旋变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值,并存入驱动器内部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安装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4.对齐过程结束。 

由于此时电机轴已定向于电角度相位的-30度方向,因此存入的驱动器内部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位置检测值就对应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此后,驱动器将任意时刻由旋变解析出来的与电角度相关的绝对位置值与这个存储值做差,并根据电机极对数进行必要的换算,再加上-30度,就可以得到该时刻的电机电角度相位。 

这种对齐方式需要伺服驱动器的在国内和操作上予以支持和配合方能实现,而且由于记录电机电角度初始相位的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位于伺服驱动器中,因此一旦对齐后,电机就和驱动器事实上绑定了,如果需要更换电机、旋变、或者驱动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安装相位的对齐操作,并重新绑定电机和驱动器的配套关系。 

注意 

1.以上讨论中,所谓对齐到电机电角度的-30度相位的提法,是以UV反电势波形滞后于U相30度的前提为条件。 

2.以上讨论中,都以VU相通电,并参考UV线反电势波形为例,有些伺服系统的对齐方式可能会采用UW相通电并参考UW线反电势波形。 

3.如果想直接对齐到电机电角度0度相位点,也可以将U相接入低压直流源的负端,将V相和W相并联后接入直流源的正端,此时电机轴的定向角相对于UV相串联通电的方式会偏移30度,以文中给出的相应对齐方法对齐后,原则上将对齐于电机电角度的0度相位,而不再有-30度的偏移量。这样做看似有好处,但是考虑电机绕组的参数不一致性,V相和W相并联后,分别流经V相和W相绕组的电流很可能并不一致,从而会影响电机轴定向角度的准确性。而在VU相通电时,U相和V相绕组为单纯的串联关系,因此流经U相和V相绕组的电流必然是一致的,电机轴定向角度的准确性不会受到绕组定向电流的影响。 


4.不排除伺服厂商有意将初始相位错位对齐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可以提供绝对位置数据的反馈系统中,初始相位的错位对齐将很容易被数据的偏置量补偿回来,以此种方式也许可以起到某种保护自己产品线的作用。只是这样一来,用户就更加无从知道伺服电机反馈元件的初始相位到底该对齐到哪儿了。用户自然也不愿意遇到这样的供应商。 



电角度相位对齐的基本方法总结 



1.波形观察法 

适用于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旋转变压器。 

1) 以示波器直接观察UV线反电势波形过零点与传感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Z信号、或Sin信号过零点、或Sin包络信号过零点的相位对齐关系,以此方法可以将传感器的上述信号边沿或过零点对齐到-30度电角度相位; 

2) 以阻值范围适当的三个等值电阻构成星形,接入永磁伺服电机的UVW动力线,以示波器观察U相动力线与星形等值电阻的中心点之间的虚拟U相反电势波形与与传感器的U相信号上升沿/Z信号、或Sin信号过零点、或Sin包络信号过零点的相位对齐关系,以此方法可以将传感器的上述信号边沿或过零点对齐到电角度相位0点; 

2.转子定向法 

适用于带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旋转变压器的波形对齐,或者绝对式编码器和正余弦编码、旋转变压器等按可提供单圈绝对位置数值信息对齐。 

1) 将V相接入低压直流源的正极,U相接入直流源的负端,定向电机轴 

此后一边调整传感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边以示波器观察传感器信号,直到U相信号上升沿或Z信号、或Sin信号过零点、或Sin包络信号过零点准确复现,以此方法可以将传感器的上述信号边沿或过零点对齐到 -30度电角度相位; 

也可以一边调整传感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边设法观察单圈绝对位置的数值信息,直到数据零位准确复现,以此方法也可以将传感器的单圈绝对位置零点对齐到 -30度电角度相位; 

如果事先估算出 -30度电角度对应的单圈绝对位置的数值,还可以调整传感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直到该数值准确复现,就可以将单圈绝对位置零点直接对齐到电角度相位0点(该方法可能比将在下一面 2) 中总结的后一条方法精确度更好一些); 

当然也完全可以不调整传感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是简单地随机安装编码器,把读取到的单圈绝对位置信息作为初始安装的偏置值,通过后续运算,实现单圈绝对位置信息和电角度相位零点的逻辑对齐,该方法的人工操作要求最低。 


2) 将U相接入低压直流源的负极,将V相和W相并联后接入直流源的正极,定向电机轴 

此后一边调整传感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边以示波器观察传感器信号,直到U相信号上升沿或Z信号、或Sin信号过零点、或Sin包络信号过零点准确复现,以此方法可以将传感器的上述信号边沿或过零点对齐到电角度相位0点; 

也可以一边调整传感器与电机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边设法观察单圈绝对位置的数值信息,直到数据零位准确复现,以此方法也可以将传感器的上述信号边沿或过零点对齐到电角度相位0点。 



欢迎指正! 



版权声明:本帖自首发之时起一直本着技术普及和公知公益原则,默许业内朋友出于不同的目的多处转载、张贴本文,在此谨要求转载者注明原文出处,上载到文献类网站,比如豆丁、百度文库等,请务必免除下载费用或积分。 



(2008.10.5 起草,10.6完成初稿) 

(2008.10.10,10.11两次补充修订旋变有关部分) 

(2008.10.12补充修订正余弦编码器有关部分) 

(2008.11.8补充编码器相位为什么需要与伺服电机转子磁极相位对齐部分) 

(2008.12.4 补充电角度相位对齐的基本方法总结) 

(2009.2.18 补充电角度的描述并修改矢量坐标图) 

(2009.12.6,12.8 更正转子定向电流的注入极性,更正电机图例中的永磁极性与d轴的关系,更正几种定向电流矢量的电角度值) 

(2010.6.22,补充以李萨如图对齐旋变相位的方法) 

(2011.3.14,修改图6,及图6后面的说明文字) 

 

(2011.11.1,此帖从本版网友“叫我小白”在其gkong博客“工控TIME”上的最新转载中重获新生,丢失内容已全部恢复,在此向“叫我小白”致以最最诚挚的谢意!)

 

(友情提示:自2012年4月26日起,楼主不再回复本帖)




ACScontrol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51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80
  • 注册:2010年8月16日
发表于:2010-10-17 00:48:19
581楼

那是以前的惯例了吧?现在国内做直流有刷电机的不多了吧,应该早已被无刷电机淹没!

      谁说直流伺服给交流伺服淘汰了,那是你对直流伺服行业不了解,你仔细找找看,还有好多地方好多行业在用。编码器的码盘容易脏,不知道你用在什么场合,现在很多编码器都有IP等级的,但是貌似大家不是很关心,因为太多场合不需要,而且编码器没有你说的那么娇贵。国内做无刷直流电机的很多很多,但是能做出一款功能还算强大的驱动器的确是凤毛麟角!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10-17 11:30:47
582楼

出于成本因素,用在伺服电机里面的编码器一般不会有太好的IP等级,甚至IP等级很差,尤其是日系伺服中,普遍采用无外壳的编码器模块,盘片都是裸露的,如果电机本身的IP等级不足,编码器盘片难免不被污染。

 

再明确一下:业界普遍称呼的无刷直流电机并非直流电机!

4412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7帖 | 14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67
  • 注册:2008年1月04日
发表于:2010-10-17 14:57:48
583楼
回复内容:
对:ACScontrol 关于

那是以前的惯例了吧?现在国内做直流有刷电机的不多了吧,应该早已被无刷电机淹没!

      谁说直流伺服给交流伺服淘汰了,那是你对直流伺服行业不了解,你仔细找找看,还有好多地方好多行业在用。编码器的码盘容易脏,不知道你用在什么场合,现在很多编码器都有IP等级的,但是貌似大家不是很关心,因为太多场合不需要,而且编码器没有你说的那么娇贵。国内做无刷直流电机的很多很多,但是

内容的回复:

1 直流伺服电机碳刷和换向器的磨损是不争的事实吧,直流伺服电机系统好像只有电流环和速度环吧,交流伺服还有位置环 。 2 , 现在欧美的进口设备很少有直流伺服了,如今的交流伺服的软件应用非常容易,功能比较强大,现场调试比较好,不像以前在调试直流伺服电机的刚性时,还需要用驱动器上面手动电位器调试,而且精度不高。3,国内为什么不能做出一款功能还算强大的驱动器,因为市场决定一切

ACScontrol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51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80
  • 注册:2010年8月16日
发表于:2010-10-17 16:14:15
584楼

“1 直流伺服电机碳刷和换向器的磨损是不争的事实吧,直流伺服电机系统好像只有电流环和速度环吧,交流伺服还有位置环 。”

你所谓的直流伺服碳刷和换向器的磨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得承认,有些电机给出的寿命是直流有刷电机是3000小时左右,直流无刷电机寿命是2万小时左右,但具体得看应用环境!既然是直流伺服了为何不能做位置环?估计你所说的不能做位置环,是没见过做位置环的驱动器而已!

2.你说的那是模拟量的驱动器吧,直流伺服也有不少数字量的,用总线通讯实现高精度的控制没有问题!

3.国内没有功能强大的驱动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绝不是市场决定的,国内做直流无刷电机的多如牛毛,却拿不出款像样的驱动器,个人认为正是这限制了它的一些市场!

ACScontrol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51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80
  • 注册:2010年8月16日
发表于:2010-10-17 16:32:25
585楼

“再明确一下:业界普遍称呼的无刷直流电机并非直流电机! ”

确实和好多人说起直流伺服来都会认为是直流有刷电机,这应该就是波恩说的业界普遍称呼吧。但是目前国内做直流电机的普遍是无刷电机远远多于有刷电机,这个称呼似乎也在偏移,也许是我个人不够专业吧,呵呵。。。。。。

是啊出于成本的考虑伺服电机的编码器基本都没有IP等级的,除非你有特殊要求,不过有IP等级的价格就不会便宜了,要知道一个进口的IP67的编码器要好几千块大洋的!

4412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7帖 | 14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67
  • 注册:2008年1月04日
发表于:2010-10-17 19:56:03
586楼
我只用事实说话,为什么我们厂欧美的机器以前配置的是直流有刷伺服,现在他们给我们的设备是直流无刷伺服。因为老设备直流有刷伺服报废以后很难修复,我们要想买他们以前的直流有刷伺服,他们说没有,难道老外不想赚钱吗,就像以前调速的电机一样,要么采用电磁滑差电机,要么用直流电机,用可控硅移相触发去调速,后来电力电子的进步,出现了变频器,把上述设备都淘汰了,所以市场决定了一切,技术只不过是市场的一个缩影而已,,因为只用市场才能决定一切,就像我们请教波恩老师为什么伺服电机编码器相位与转子磁极相位的对齐方的一样,因为这个东西有了市场,所以才会大家去关心这个问题啊。想想吧,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

ACScontrol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514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380
  • 注册:2010年8月16日
发表于:2010-10-17 22:29:29
587楼

       据我所知道的几家欧美的做直流无刷电机的厂家在太仓,常州,深圳都有工厂,有的属于代工厂,产品线大部分以直流无刷为主,还有一些国产的如常州,无锡等等也是无刷较多。直流有刷电机听说制作工艺稍微麻烦点,缺点是换相器和电刷会有磨损,所以寿命相对较短,虽然电刷可以换,但是换相器却不好换,优点就是控制简单,输出转矩大;无刷电机相对有刷电机在控制上稍显麻烦,多了一个换相调速器(都以速度环为准),成本稍微高些,但是调速器基本都是没有电流环的,优点是寿命长。

         虽然无刷电机加调速器的成本的降低,有刷电机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一些相对小的厂家都只做无刷电机,所以个人认为有刷电机的出路就是直径做小,目前国内也有几家在做空心杯电机,有刷无刷都有,但是相对其它几家欧美微型电机还是有差距的,尤其在产品的一致性方面和过载能力方面等等。在医疗,仪器仪表,检测,机器人等行业有刷电机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对体积,直径都要求比较小。

        前面说过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大都是一些没有电流环的换相调速器,位置控制方面见过几款能接受脉冲方面信号的有刷电机驱动器,无刷电机方面的倒是也见过几款貌似也是拷贝国外的,反正都是寥寥无几,稳定性做得都不是很好。个人认为如果国内如果能做出些功能和稳定性都不错的直流伺服驱动器来,在小功率方面还是能给日系交流伺服一些压力的!

to 4412“市场决定了一切,技术只不过是市场的一个缩影而已。”这句话说得不错,只可惜目前好多时候我们还只能望“技术”而兴叹,所以更别说市场了!我们还需要时间!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10-18 08:28:30
588楼
“但是目前国内做直流电机的普遍是无刷电机远远多于有刷电机,这个称呼似乎也在偏移”———恕本人孤陋!能否举几个产品实例?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09:25:40
589楼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讨论,上述问题都没有发生过,也怪我没有说清楚,实在抱歉,我这个马达是三洋的伺服直流马达,马达上引出的是两根电源线接直流80V,带插座,插座有正反之分,我也没有把端子从插座里拔出过,所以也不存在接反,马达底部安装了个编码器,码盘是玻璃的,编码器上有6根引出的线带插座,插座有正反向,也没有拔出来过,不存在接反,6根引线颜色分别是,红,黑,蓝,绿,黄,白对应编码器基板上的符号是红——5V,黑——0V,蓝——A,绿——B,黄——C,白——S,我把好的马达上的编码器拆下来装在这个马达上,上机器,打开电源马达锁住了,在按一下电源点检机器时,发生飞车现象,然后我就在机器上对编码器进行了调整,码盘上下也调整了位子,后来好了,但把原先认为不好的编码器装上一开机就发生马达锁不住的现象,然后伺服控制器上显示OS报警,按照我上面的办法在机器上调试也不行,怀疑编码器那个原件坏了,然后我把编码器拆下来,通上一个5V的直流电,检查各引线和原件电压输出情况与好的编码器进行比较,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没有办法就拿出去修理了,修好后我拆开来看,好像也没有维修过的痕迹,打电话问,他们说要对位子的,我想可能是他们保密不肯说吧,不知道波恩先生和众位有没有办法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10-18 10:26:36
590楼

“马达上引出的是两根电源线接直流80V”———这两根电源线接到哪里去?是驱动器,还是80V直流电源?

 

另,不管编码器,直接用电压较低的直流电源单独对这个“直流电机”供电(别过流),看看电机作何运行状态?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10:47:35
591楼

    感谢你的回复波恩先生。马达是直接通到驱动器上的。

     我给马达接了一个5V直流电,马达是顺时针方向做匀速运动,没有转速不平衡问题。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11:04:19
592楼

马达铭牌上写的是DC80V  300W  4.8A  2500rpm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10-18 11:31:46
593楼

电机有没有明确给出额定力矩、额定电流和反电势系数等指标? 即便没有也可以通过“马达铭牌上写的”“DC80V  300W  4.8A  2500rpm”折算出来。然后再按本人在“575楼”的建议测测电机的力矩系数和反电势系数,看看是否正常。

 

另,编码器的“蓝——A,绿——B,黄——C,白——S”的含义是什么,其间的波形关系是什么?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12:53:50
594楼

上面讲的蓝,绿,黄应该是信号线,白线是接地线。用示波器测得的蓝绿两根线是正弦波。两线基本上重合,黄线无法正确测出,电机转动时时常有一个从左到右的很长的脉冲线出现,我用的是带宽100M  1G采样率的示波器。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10-18 13:17:41
595楼

如果确认白线(S)是接地线,则估计黄线(C)可能是通常所说的Z信号,一般是一圈一个脉冲,不妨用示波器的单次触发捕捉观察,也可以用“正常”触发观察(不要用自动触发去观察Z信号,很难抓得住)。

蓝线(A)和绿线(B)应该是一对正交信号,不应该重合,而应该互差90度相位(1/4个信号周期)。

这是典型的增量编码器,配合有刷直流电机做伺服用,个人不认为需要什么对齐操作!

不过,从前文看,编码器似乎是分体的,会不会存在盘片与读数头的对正与间隙操作问题?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16:19:45
596楼

谢谢波恩先生的解说,编码器和码盘是分体的,我也在想是不是盘片和读数头的对正与间隙问题,能够在不安装到机器上,就能进行调试的方法吗?想请教一下。

波恩

  • 精华:1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03帖 | 1102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6300
  • 注册:2003年6月12日
发表于:2010-10-18 17:06:27
597楼

没有这方面的调试经验,见谅!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17:25:21
598楼

没关系!不过还是非常感谢你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了这么多。如有问题的话,再向你请教!

4412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7帖 | 14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67
  • 注册:2008年1月04日
发表于:2010-10-18 18:01:49
599楼
回复内容:
对:luowuzhe 关于

谢谢波恩先生的解说,编码器和码盘是分体的,我也在想是不是盘片和读数头的对正与间隙问题,能够在不安装到机器上,就能进行调试的方法吗?因为可能是普通增量型的编码器,你把编码器接上电源,用计数器接上编码器AB信号,看编码器是多少线的,先把Z相找出来,以此为0位,再转动编码器看,是否转动一圈和铭牌的线数一样,如果有偏差,就调节盘片和读数头的对正与间隙,一般有固定螺丝可以调节,我都是这样搞的,另外,一般市场上普通的计数器就可以用

luowuzhe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0帖 | 18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88
  • 注册:2010年4月15日
发表于:2010-10-18 19:55:24
600楼

对4412

  谢谢你的帮助,那我去试试看。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