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的伺服总线2007年北京机床展还是基于交换机的星形拓扑,2008年北京数控展才换了环网拓扑。2007年底华中挑头制订国内实时以太网伺服总线标准,参与单位有浙大中控,广数,沈阳高精和大连光洋等共计五家,最终版本可能主体还是基于光洋自主开发的GLink总线,华中可能未能贡献什么太具实质性的技术。
华中本来很想借总线忽悠国家重大专项,所以才会挑这个头。
中控想借EPA的国际标准优势挤入数控领域,无奈EPA离数控需求相去太远。
广数也曾联合多家高校搞以太网总线,一边参与总线标准制订,一边自己搞SERCOS III。
沈阳高精本为安川某款运动总线(协会)的中国办事处所在。
光洋早有就有了自己的GLink总线,此番参与国家标准制订,虽未得头名之虚,却换得将自有协议更多的升级为国家标准之实。
CAN基于CSAM/CD,难于保证准确的实时传输, 在高性能的数控中是欠缺了点
你是說CSMA/CD 嗎?不知道您在哪里得到的訊息!
CAN 使用的是None-Destructive Bit-wise Arbitration 仲裁機制,可以保證總線的吞吐率達到100%。并且每筆報文都會有優先級別,優先級高的先得到總線使用權。除了其速率稍低以外(1m bps),他還是非常優秀的。在汽車領域的長期廣泛應用就可證明其安全性和及時性。高端數控系統的數據傳輸指標我不了解,但如如果目前使用脈沖方式的的數控系統用CAN替代應該都沒有問題。高層走CANOPEN (IP MODE),數據傳輸量大約為70byte /ms。
雖然歐洲和北美的現場總線已經向(100 M bps)層面發展,但是是否適用于自己,還是要多考慮下。
為了解決實時性問題,其實現方法無非兩種,第一種是改變ethernet底層硬件,代表者BECKHOFF ETHERCAT .每個ethercat 設備都要買一顆專用ASIC,價格在$10 + .類似于profibus dp 的SPC3.
第二種使用現代交換機技術,ODAV ETHERNET/IP 和 powerlink,如此一來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也進入了現場總線領域,從思科加入ODVA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