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大的负载和惯量大的飞轮在电机启动时有什么不同?
1、如果是负载阻力大,那么就是拖不起来,时间长也没用;
2、如果是转动惯量大的飞轮,可以拖起来,只是时间相对长一些;
3、举例说:
1)用10Nm的力矩拖一个转动惯量J的飞轮,摩擦力忽略不计;
2)用10Nm的力拖一个阻力矩10Nm的负载;
3)结果转动惯量为J的飞轮最终获得1/2 Jω^2的动能,其角速度为ω;
4)结果阻力为10Nm的负载速度没有变,而电机克服阻力做的功与电机拖动飞轮做的功相等;
5)如果电机做的功越大,时间越长,飞轮的转速可以达到希望的数值;
6)如果电机做的功越大,时间越长,阻力为10Nm的负载转速还是没有增大;
1、“有储能飞轮的设备”,如冲床、剪板机,它靠飞轮的储存的动能或动量,在速度突变时产生的巨大冲力实现“冲”和“剪”的!
2、电动机拖动“有储能飞轮的设备”,遇到的不是阻力很大,而遇到的是惯量很大:
1)阻力很大,需要“高转矩”电动机,例如“拉力机”,需要高转矩电机;
2)惯量很大,需要电机的加速时间足够长就行;
1、剪板机、冲床之类的设备,在恒速运行期间,动力只需要客服摩擦力做功,负荷很轻,就好像我们在水平路上骑自行车,几脚使力加速后,就不用出多大力一样;
2、剪板机、冲床之类的设备,在启动加速运行期间,是一个飞轮动能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转矩大小,与加速时间有关;
3、如果用“星 / 三角启动”,只是延时切换时间要足够长一些而已,只要延时时间够,电机就可以在Y接期间内完成启动过程;
4、异步电机在零速启动瞬间转矩最小,随后转矩随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异步电机的转速达到1/3额定速度时,其转矩已经大于额定转矩很多,启动电流也下降很多,只要延长启动时间,Y接完成启动没有问题;
楼主最近还看过
引用 想想看 的回复内容:人们了解的“原理”与实际的真正原理有时不一定相同。人们了解的“原理”与实际的真正原理有时不一定相同。因此还是请刘老师去看一下,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异步电动机试验及其质量分析》一书后,再来讲“原理”。人们了解的“原理”与实际的真正原理有时不一定相同。因此还是请刘老师去看一下,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异步电动机试验及其质量分析》一书后,再来讲“原理”。
想想看何不讲讲《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异步电动机试验及其质量分析》一书的内容,让大家开开眼!
这是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是我国机械行业标准,规定了电机必须达到的条种参数,其中表14是“堵转转矩对额定转矩之比的保证值”,表15是“最小转矩对额定转矩之比的保证值”,表16是“最大转矩对额定转矩之比的保证值”。
标准是工程界的“法律”,尽管也有可能不合理,但必须遵守。对不合理之处人人可以提出质疑,以促使相关部门修改。
《异步电动机试验及其质量分析》一书,主要介绍如何测试电机的各种参数,以检验电机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我国以前习惯用“起动转矩”、“起动电流”这二个名称,而国际电工委员会是用“堵转转矩”、“堵转电流”来表示,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大约在1985年前后,用“堵转转矩”代替“起动转矩”,用“堵转电流”代替“起动电流”。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机产品样本上可见到“起动转矩”、“起动电流”的参数,而在九十年代的产品样本上就只有“堵转转矩”、“堵转电流”的参数了,而具体数据是相同的。
1982年版《电机工程手册》第4卷 电机 20-3页上对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的解释是: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分别指其各绕组按额定运行时的接法及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且转子堵住时,所吸收的最大电流和产生的最低转矩。
“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中是说起动过程中产生的最小转矩,而不是转子堵住时或起动时的最小转矩,很明显这个最小转矩不是起动转矩或与起动转矩对应。
最终结论是:起动转矩=堵转转矩,起动电流=堵转电流,刘老师那一套“理论”、“原理”是错的。